美国航天迎来“灾难”一击配资实盘开户
近300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现任员工及前员工21日发表致该局代理局长肖恩·达菲的公开信,抗议特朗普政府削减美航天局预算、缩减科研项目、裁员等措施。
特朗普政府对航天领域的预算缩减并非突发奇想,2017年特朗普上任初期,便开始对联邦政府各部门预算进行评估与调整,NASA 的预算也在规划中。2019年前后,相关削减措施进一步落地。再次上任后,特朗普再次着手缩减预算,在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,将NASA的预算从248亿美元砍至188亿美元。高达24%的削减幅度,以及多个重大项目的中止,成为这次员工集中抗议的直接导火索。
在前不久,7月14日,NASA宣布将不再按照此前承诺,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和保存国家气候评估报告。此时正值得州洪灾,还引起了一部分公众焦虑情绪。
特朗普政府为何对 NASA下手
特朗普政府此番对NASA预算大动干戈,背后的原因有很多。首先,美国如今的国债规模已然突破36万亿美元,占联邦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,财政状况岌岌可危。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困境下,削减各类开支成了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选择,而NASA的预算自然也难以幸免。
这次从NASA缩减的预算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资金,加上那些从其他部门缩减的开支都被投向了哪里?在美国政府的开支中,军事国防向来是占大头,特朗普政府对军费的重视更是显著。特朗普曾承诺将国防预算增至1万亿美元,为了这这笔巨额资金,政府不得不从其他领域 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从美国其他地方削减的预算,无疑是被挪用到了军事国防项目,以满足美国在全球的军事霸权地位。
其次,特朗普政府似乎更倾向于倚重商业航天来实现太空任务目标。比如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的合作。特朗普政府认为,和商业航天合作,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航天探索成果。
尽管和SpaceX合作成果还不错,但也有不少隐患。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关系近期因政治分歧逐渐恶化,这种模式很容易让航天合作演变成政策博弈。特别是因“大而美”税收法案争议,特朗普甚至威胁终止SpaceX合同,公开称“最简单的省钱方式就是终止与马斯克的合作”。
对美国航天的冲击
NASA 预算削减对美国航天竞争力的冲击是全方位且深远的。这意味着在科研方面,众多重要项目将受到严重限制。例如,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预算大幅缩水,如罗曼望远镜等多个重大望远镜项目面临中止 ;旨在探索金星极端环境的“达芬奇”号和“真理”号任务尚未启航便告终止;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的取消,等等一系列项目的取消让美国在航天探索领域的步伐放缓。
人才储备方面,1/3的岗位面临被裁。这就会导致许多美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,同时这些人才掌握高度专业化、不可替代的知识,这对美国航天人才储备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长期损害。
技术发展层面,相关预算的削减使得美国在航天材料、推进系统、太空探测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进度大幅放缓。航天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,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未来航天器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,进而削弱美国航天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。长此以往,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岌岌可危。
世界航天格局剧变
目前中国在航天领域稳扎稳打,北斗导航、空间站、探月工程等重大成果均依赖集中资源突破。2025年在轨卫星达820颗,建成全球第二全体系卫星网络。中国凭借国家战略定力与工程效率,在同步轨道控制、深空探测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局部优势。
当美国在商业与政府路线间摇摆时,中国航天以国家工程为锚点稳步前行。在太平洋西岸,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工程师正在调试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的甲烷发动机。这款推力4000吨、采用碳纤维箭体的新一代火箭,计划2030年首飞。
当特朗普取消火星样本返回任务时,中国却宣布2030年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。
太空竞赛的本质从来不是推力比拼,而是国家意志的耐力赛。当美国在财政赤字中砍向科学命脉时候,中国已经越走越远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